刘光华自然遗产博物馆赴浙江建德参加全国首届乡村化石文化周活动
在金秋十月的绚烂色彩中,中国首届乡村化石文化周活动于10月4日至7日在被誉为“中国菊石之乡、中国地质文化名镇”的浙江省建德市李家镇盛大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倾情主办,汇聚了来自全国28个省市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自然类博物馆、地质古生物博物馆、国家地质公园以及科学传播、文创企业等50余家单位的精彩参展,吸引了全国古生物化石领域的众多技术专家与收藏爱好者的目光。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刘光华自然遗产博物馆派出科普部主任丁竹青、宝石学院专职教师高冉和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23本学生李敏共3人参加本次文化周活动。活动期间,博物馆团队不仅深入学习了总书记关于《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的重要文章,更在建德市李家镇这片充满地质魅力的土地上,积极参观了“建德人”遗址,见证了李家镇打造中国地质名镇后的乡村振兴新风貌。通过亲身体验地质特色的科普与化石体验活动,博物馆团队与受邀参展单位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学习,共同探讨了古生物化石保护的新理念、展览设计的新创意以及文创产品的新开发。

同时,博物馆团队也借此机会向主办方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详细介绍了刘光华自然遗产博物馆的建设进展,并与基金会建立了更加紧密的互动关系,为未来在江西南昌举办古生物化石系列相关活动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活动周期间,刘光华自然遗产博物馆精心准备了众多珍贵的古生物化石藏品,包括奥陶纪的三叶虫、菊石、角石,以及来自贵州的精美海百合、贵州龙等,这些藏品不仅展示了古生物化石的神奇魅力,更彰显了博物馆在古生物化石保护与科研方面的深厚底蕴。

通过化石收藏品、宣传册、博物馆活动照片以及现场介绍等多种方式,博物馆团队向广大参观者生动展示了江西应用科技学院在本科教育、矿物科研、科普展览三位一体的特色办学理念。博物馆团队表示,将围绕古生物化石等自然遗产的保护与科研工作不断努力,为国家的古生物化石事业贡献更多力量。
在当前的学科建设中,博物馆已精心筹备了《博物馆标本准备学》这一特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未来,博物馆还将把古生物化石修复技术融入教学内容当中,为国家培养新一代的古生物化石领域技术人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江西应用科技学院刘光华自然遗产博物馆定能成为行业内的一流展馆,为古生物化石事业的发展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
江西省自然教育基地

文字:周筱旭
排版:明淑君
审核:刘光华
出品:刘光华自然遗产博物馆